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米粒信息网 2021-06-03 450 10

突发!两位年轻医生猝然离去

糖尿病预防 http://www.national-tnb.com/yf/

  上周,徐州医科大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叶新春医生,突发疾病离世。

  叶医生是位80后,临床及科研水平都正值高峰。擅长头痛、头晕、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的急诊取栓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支架植入治疗以及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的诊治。

  据公开资料显示,叶新春医生系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徐医附院卒中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首届徐州医科大学“十大杰出青年人才”。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中国卒中学会青理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青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分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等课题10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

  而实际上,就在叶新春医生离世之前,5月19日,就已有网友向“医护多”爆料,在福建宁德一家三甲医院,一位心血管内科的吴医生猝死,年仅45岁。

  也就是说,上周又有两位年仅四十余岁的医生,在猝然之间,离开了我们。

  年轻医生事业未竞身先死,这已经不是什么太阳底下新鲜事了。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年轻医生猝死,已经不能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了。

  但是,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太过年轻医生的离世,还是让人痛心之余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最懂医学知识和健康常识的人,反而成为了英年早逝的一个群体?

  直到近日,一位武汉的医生,向我们爆料了他们那里的一件事情,我们才恍然大悟。

  是什么样的一件事情呢?

  这是当地卫健委官微发布的一篇“正能量”报道《定了,湖北一医院有大动作!这件事各大医院都好拼……》。

  报道说,从5月22日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面推行“周末无差别”就医模式。

  所谓“周末无差别”模式,就是指在保留工作日门诊的基础上,周末与工作日一样,各科室各单元均有专家坐诊,所有科室都正常开放,让患者在周末也能享受与工作日无差别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上班族”等患者的就医问题。

  也就是说,你工作的时候,医生也要工作;你休息的时候,医生还是要工作。在大三甲医院医生资源、特别是专家资源本就捉襟见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施此举,毫无疑问,是挤压和牺牲更多医生休息的时间,去填满医院发展的欲壑。

  在这种工作强度和环境下,医生的健康无疑被最大限度的压榨和透支。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让人体的交感神经一直处在高度兴奋状态,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时心脏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打入到已经变细的血管中,血管也要承受高压、高速血流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长此以往,心脏和血管都会遭受极大的伤害。

  在医院的无限扩张大战中,996,大小周13休1的医院,无疑会夺得先机。但是,医生也会忙到极致。

  一直以来,有个奇怪的现象,劳动法在医院有法难依,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衡,医院可以轻易绕过法律条文,医生难以维权。

  譬如“志愿协议”等等诱导医生自愿弃权的方式,帮助医院绕开法律障碍,实现医生“主动”加班,而无需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医院的管理者这种做法其实不难理解,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医生与医院达成某种“妥协与默认的共识”,自愿放弃休息权?这才是值得反思和警惕的地方。

  这一方面很可能来自于道德绑架和“心灵鸡汤”式“大医精诚”文化所裹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精神的堤坝被冲垮;另一方面,医院“店大欺客”,作为底层医生不得不“被动”接受所谓的奋斗、奉献、牺牲文化。

  说到底,被道德绑架的人,唯一出路就是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法律问题回归法律框架进行讨论。否则,在所谓思想与观念对抗中,相关医院领导始终站在追求医院无限扩张的角度,争与“宇宙第一医院”看齐,掩盖“996”工作制非法性和不正当性。你唯有以法律之名,才能掀掉那层遮羞布。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作制度”。

  劳动法,是一切与劳动相关法规的上位法,谁也不能僭越和踩在脚下。

  每一位医生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医护多”恳请相关领导,为了让医生远离猝死,请垂注一下他们的身心健康,请重视一下医生的休息权,请放过他们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米粒信息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米粒信息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