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声的t9s跟t9比较 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而拍摄的献礼剧《大决战》终于在观众的千呼万唤中隆重登场,大家最熟悉的特型演员们悉数亮相,再次将观众带入了那个战火纷飞、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岁月里,以气势如虹的大手笔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在面临国家前途命运的抉择中所展示出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央视选择在“七一”建党节前夕播出该剧,足以显示出这部剧的分量,对于这部大制作,是非常令人期待的。由于影版的《大决战》珠玉在前,剧版的自然被关注度很高,尤其是王劲松版的蒋介石和于和伟版的林彪最为被观众关注。从第一集开始,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就闪亮登场了,但看了之后小编有些不同的看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在过去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出现过很多蒋介石的艺术形象,饰演者也很多,不过最为著名的当属孙飞虎和赵恒多了,当两位特型演员先后去世后,当年的奶油小生马晓伟包揽了许多蒋介石的角色。从马晓伟饰演这么多的蒋介石的艺术形象来看,其演技经过多年的摸索和锤炼已逐步炉火纯青,成了许多革命历史剧中饰演蒋介石的不二人选。《大决战》剧组之所以把蒋介石这个重要的角色交给王劲松也是考虑到他有精湛的演技,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北平无战事》、《破冰行动》等剧中都有不俗的表演,又在前不久放映的影片《扫黑行动》中担任重要角色。从王劲松饰演的每一个角色来看,他对人物内心变化的把握非常精准,语言和形体的展现也很老道,其演技已经被广泛认可。这次在剧版《大决战》中饰演蒋介石虽然不是第一次(《光荣与梦想》中饰演蒋介石),但从出场开始,其气场很明显被唐国强饰演的毛泽东压住。有人会说,毛泽东的气场压住蒋介石是非常符合剧情要求的,也是符合历史的,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剧情中,蒋介石在与毛泽东的会晤谈话中虽然锋芒毕露,但显然毛泽东是有准备的,蒋介石的问话刚说完,毛泽东的回答就已经准备好了。这段重庆谈判的情节在过去的影视剧中多有表现,在谈话中蒋介石始终处于下风这也无可厚非,但王劲松在这一段中的表现极为不自然,毛泽东的谈笑风生更显得蒋介石有些拘谨。作为两大政治家的博弈,蒋介石又身为国民政府的最高统帅,谈判地点又是在龙潭虎穴的重庆,身为地主的蒋介石不应该放不开。我们从一些历史纪录片或者图片可以看到当时的蒋介石是非常的自信,在语言的交锋中他也许不是毛泽东的对手,可他的背后有几百万大军和美国机械化装备的支持,应该是对共产党不屑一顾的藐视,这一点王劲松并没有表现出来。
在80年代之前,很多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在表现反面人物的时候很容易脸谱化,采取一切艺术手段丑化敌人,通过强烈的对比,使敌人更鲜明地暴露于人民的对立面。这些表现手法都是从舞台上延续下来的,即使影视化之后,一些编导仍未摆脱这些戏剧手法。从80年代后期,影视剧对于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开始客观地还原,脸谱化逐渐被摒弃。1986年,影片《血战台儿庄》上映,在这部影片里,蒋介石这一历史人物第一次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在海峡两岸引起巨大反响,在后来的电影《大决战》系列中,蒋介石这一形象没有被歪曲和丑化,反而将其作为一个政治家去展现,在这些影片中,赵恒多饰演的蒋介石是极为成功的。
电视剧《大决战》第一集里,身为国民政府最高统帅的蒋介石在宴会厅的餐桌上看到了一瓶辣椒酱,编导为了突出蒋介石的狭隘,烘托毛泽东的布衣情怀而设计了一个蒋介石与服务员争辩的情节。不知道这一点符不符合历史,但很显然在这一点上有点丑化蒋介石,尤其是那句话:我的太太去美国访问,这里程太太讲了算是吗?显得蒋介石很是小肚鸡肠,跟一个服务员这么争辩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缺乏一个政治家的涵养和雅量。蒋介石在历史上固然是个野心家,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但在迎接毛泽东来之前,设计这么一个小插曲显得很幼稚。王劲松在表现上也不出彩,从他斯条慢理的举止和谈吐上也没有展现一个政治家的城府,更没有那种不怒自威的威严,这一点的表现与孙飞虎版蒋介石的冷酷和赵恒多版蒋介石的奸诈有着很大的差距。
电视剧《大决战》在央视的播出才刚刚开始,小编对于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不甚满意,但并不代表在接下来的剧集里表现不好,或许随着剧情的发展,王劲松版的蒋介石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愿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田战利)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