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购卡帮助 http://www.xthdc.com/news_7/24.html 风雨四十年:土地利用“深圳模式”的改革之路 针对渔农村抢建,福田区成立工作组入驻。工作组进驻后,渔农村违建得到控制。但是,拆迁改造谈判却推进得异常艰难:首先是划编制、拆迁补偿等,无现成经验可循;其次,村民不理解,抵触情绪浓;最后,测绘基础资料少,还原面积难。 政府和村民经过反复斡旋,最终才达成了“9982”政策。具体含义是:第一个“9”为拆赔比0.9;第二个“9”和“8”为基建成本的赔付率,即8层以上(含8层)违建的赔付率是0.9、7层(含7层)以下违建的赔付率为0.8,损失部分由个人承担,作为违建抢建成本;“2”为赔付的房屋租金,即改造期间,由开发商补偿给村民每月每平方米房屋租金20元。 尽管这可能不是最理想的解决方案,却是当时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案。一定程度上,这为深圳城中村改造起到了示范作用:首先,折赔比0.9平衡了各方利益,使得改造能够启动,0.1的差距体现了政府对违法抢建的一种惩罚;其次,政府投资上亿元建设基础设施,作为对过去农村城市化后社会管理和城市管理缺位的一种补偿。 渔农村的改造模式主要是自行开发,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经过改造,渔农村33栋私房改建成11栋小高层和1栋20层高层公寓,基础设施一次性安装到位。特别是村民私房变成了商品房以后,拥有的产权可以继承、转让和交易。同时,改造方案中留出商业物业给股份公司,促进了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时至今日,“城中村”依然是深圳土地更新的困局之一。对“城中村”的改造往往容易在产权上陷入两难困境:如果承认违法建筑产权,就是鼓励违法;如果不承认产权,考虑到法律依据不足及违法行为的普遍性,对部分违章建筑还是难以强制拆除。况且,“城中村”改造开发强度大、涉及的补偿数额高、业主抵触情绪强,往往让开发商望而却步。 对于“城中村”的改建形式,深圳正在进行探索。在较新的《城市更新条例(草案)》中,深圳首次借鉴了香港的“多数决”方式。“强制征收”和“强制售卖”两大核心条款向来被诸多从业者视为“钉子户解决机制”。关于强制售卖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操作性频遭争议,但在香港,目前很多开发商已经通购买旧的住宅重新装修而更改了用途,这说明,重建也不一定非要拆,重新改造盘活旧楼或许也是一种新的思维。此外,深圳福田区正探索将“城中村”提质改造后转做人才公寓,提供更多保障性住房。 消除城市内部界线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随后深圳经济特区界线上又设立了一道管理线,外地人员须办理“特区通行证(边防证)”,接受广东边防官兵检查后方可通过。一堵由混凝土界桩和铁丝网组成的墙将二线变成了实体。原规划长度84.6公里,实际建成后长达90.2公里,铁丝网高3米,沿途设置了9个检查站,接近200个武警执勤岗楼。这条管理线被很多深圳人称为“二线关”。 建立“二线关”主要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保证特区的改革不冲击到内地,缓和内地对改革试验的不理解情绪。经济上也有较为特殊的安排:建立特区与非特区分界线后,凡经批准进口供特区使用的生产品和消费品,可享受低税率或免征关税。 1986年2月22日,广东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的《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与内地之间人员往来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内地人员,须持写明‘前往深圳经济特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或《前往边防禁区特许通行证》”。这也意味着深圳进入“两地三证”时代。也就是说,来深圳时需要办边防通行证,找到工作后办暂住证,工作稳定收入增加后设法调入深圳户口时,再办理带有T字标志的特区身份证。 有意思的是,当时“二线关”建设的预算,在改革开放初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中央决定,这笔钱由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各出1/3。国家的资金是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银行拿出来的,深圳市则依靠市财政拨款。 (文章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