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 对于毛主席的婚姻,我们知道的不太多,只知道因为各种原因,毛主席曾先后有过三任妻子,一个是与杨开慧,一个是与贺子珍,一个是与江青。 杨开慧,我们都很熟悉,标准的才女,父亲是北大教授杨昌济,从小饱读诗书,形象气质都非常出挑。1930年被捕入狱后,不愿意答应特务提出的要求(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慷慨赴死。这种胆识,这种正气,令敌人望而生畏,令后人无限惋惜。 贺子珍,学识上可能比不上杨开慧,不过也绝非普通女子,1927年与毛泽东相识的时候,年仅18岁,号称“井冈山一枝花”,担任着永新县的一个书记,家境也不错,一家三兄妹都是革命者。后来陪伴毛主席走完了长征,从这点说,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左边为杨开慧,右边为贺子珍 这两位女性,客观来说,都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杰出女性代表,那个社会的女性翘楚,即使不与毛主席结婚,也会有非常大好的前途,与毛主席结婚,更像是锦上添花,自愿选择了一条更有挑战的人生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说,毛主席看人的眼光,还是非常准的,也是非常高的。 但世事难料,由于各种原因,杨开慧和贺子珍都先后与毛主席分开了,等到了1938年11月,江青成为了毛主席的第三任妻子,并陪伴毛主席走完了余生。 不过这里有点要提的是,毛主席与江青的结合,在当时其实引起过一些异议,有些人曾提出过不同的看法。 这些人是谁?他们曾提出过什么不同看法?对于这些看法,毛主席又是如何回应的呢? ▲毛主席与江青 一、从李云鹤到蓝苹到江青 李云鹤,蓝苹,江青,说的都是同一个人,第一个是原名,第二个是艺名,第三个是最广为人知的。三个名字,代表着江青的三段不同经历,刻画出江青的不同人物形象。 从李云鹤改名蓝苹,是在1935年,那时候她刚到上海,当了一名电影演员,凭借话剧《娜拉》一炮而红,成功在大上海站稳了脚跟。 从蓝苹改名江青,是在1937年,那一年她响应“知识分子到延安去”的号召,冲破国民党的阻碍,来到了红色首都延安,后凭借不俗的京剧唱功,与毛主席结识,并最终结为夫妇。 ▲电影演员蓝苹,即后来的江青 这里想说的是,毛主席当时之所以选择与江青结婚(当时除了江青,也有其他女青年十分倾慕毛主席),从某些方面看是说得通的,并不算特别意外。 首先是江青的革命性。1937年抵达延安的时候,江青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电影演员,曾在1933年(19岁)就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因上级领导被叛徒出卖,而不幸脱离了党组织关系。她曾因从事共产革命活动,而遭到国民党逮捕,精神上和肉体上承受过不小的压力。从这点来说,她是具有一定的革命斗争精神的。 其次是江青的自主性。1937年离开上海的时候,江青的选择至少有两个,除了延安,还可以去重庆,事实上当时确实有不少演员选择去了国统区。不过,她选择去了延安,没有选择演艺前途更加光明的重庆。从这一点来说,她具有很好的自主性,很大胆,很进步,有一定政治智慧。 ▲前排左三为江青,左四为当时的丈夫唐纳 再次是江青的艺术性。1935年在人才济济的大上海,江青能够走红,成为叱咤风云的女明星,除了运气好,表演实力应当是必不可少的。1937年抵达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并出演话剧,凭借京剧《打渔杀家》的出色表演,获得毛主席的肯定,江青在艺术上是具有一定实力的。 最后是江青的社交性。江青1937年来到延安的时候,年仅23岁,年轻漂亮,大方热情,很会社交,一点不扭扭捏捏,当时算是个标准的进步青年。毛主席一直是提倡与人民群众多接触,江青便常常请求与毛主席见面,甚至直接跑到毛主席窑洞,干嘛呢?问问题,学习,非常要求上进。 ▲江青在写字,毛主席在一旁耐心指导 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进步青年,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选择江青作为自己的革命伴侣,是可以说得通的,并不十分意外的。毕竟在1937年贺子珍负气出走后,工作异常繁忙的毛主席恰好需要一个伴侣,来帮助他打理生活事宜。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1938年11月,毛主席提出了与江青结婚的要求。 ▲毛主席与江青结婚时的照片 二、提出异议 1938年毛主席和江青打算结婚的消息传出后,不少人提出了异议,其中以张闻天的职务最高,最具有影响力。 张闻天是谁?当时党的总负责人,在听说了这件事后,郑重其事地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大意是:你同贺子珍合不来,离婚,大家没有意见,再结婚也是应该的,但是否同江青结合,望你考虑。因江青在上海是演员,影响较大。这样做,对党对你,都不大好。 ▲张闻天 这封信的内容,后来得到过许多人的印证。张闻天的妻子刘英,在上世纪90年代撰写回忆录的时候,提到过这封信的内容。杨尚昆在1997年,也对刘英说他看过这封信。 “最为激烈的反对者是张闻天。他认为,贺子珍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党员,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又经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多次负伤,应该受到尊重。”(《江青传》,叶永烈) 除了张闻天,当时同样有异议的还有一些人,比如解放后担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世英。 ▲王世英 另外,据陈云秘书刘家东的回忆,陈云当时也曾表示过不同意。 “陈云同志身为组织部部长,对当时的很多人的情况,有着比较多的了解,由于工作性质决定,还容易听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各种各样的反映,他就是根据自己对江青的了解,根据党内军内广大干部的意愿,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了不同意毛泽东与江青结婚的意见。” 这些人之所以冒着政治风险提出异议,当然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基于一定了解。 ▲江青 三、另一面 在这些人里,王世英是提出过十分翔实的事实依据的。当年在上海,江青不幸被捕入狱后,王世英正在上海从事地下党情报工作,曾精心布置过对江青的营救。 不过令他吃惊的是,在组织营救的过程中,他听说了江青在狱中的表现并不是太好,并且在上海的各大报刊上,他看到了许多关于江青的花边新闻,虽然不知道真假,但给他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正是基于此了解,当听说毛主席与江青结婚的消息后,他第一个提出了异议,并动员其他一些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知情者,写了一封联名信,后交给了当时的党中央负责人张闻天。 ▲旧上海 还有一个人对江青在上海的从影经历,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就是孙维世,烈士孙炳文的女儿,后来被周恩来邓颖超收养,文革时期遭到江青、叶群的迫害而去世。 和江青一样,孙维世也曾在上海当过电影演员,甚至曾短暂与江青签过同一家公司,不过当时江青已经很红了,孙维世还是小演员。 后来孙维世之所以被迫害,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过于了解江青在上海当演员期间,曾有过一些不光彩的举动,比如为了与他人争夺话剧女主角,出言不逊等。 ▲周总理邓颖超与孙维世(中) 所有这些不太好的传闻,毛主席当时并不知道,江青自然不会说,其他人也无从知晓。 后来,出于一种责任感,张闻天代表王世英等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虽然没有指明江青具体的不当行为,语气也比较委婉,但意思表达地很清楚,就是不建议毛主席与江青结婚。 据悉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非常生气,将信撕成两半,第二天还是如期与江青举行了结婚仪式,摆了两桌酒席,算是结为正式夫妻。 为什么毛主席没有听从张闻天等人的异议?这个查不到相关记录的,后人不枉自评议。不过从江青后来的一些行为看,王世英等人的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后期,从性格到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江青在延安骑马照 四、变了很多 事实上,在刚和毛主席结婚的那段时间,江青对毛主席照顾得非常好,织毛衣,配合毛主席胃口,做很辣的饭菜;对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对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儿子毛岸英,也非常照顾。 这个我们从美国作家特里尔所著的《江青全传》中也可以看到相关记载。 “在毛泽东与西方来访者交谈时,江青几乎从不发话...江青照顾毛泽东的身体、日常工作、洗衣做饭、帮助毛东西、打扫房间。她不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但毛泽东喜欢,所以毛家的每一顿饭都有辣味菜。她很直率,也很谦虚,从各方面看,她的感情很丰富,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温柔的母亲。” 此外,江青有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喜欢临摹毛主席的书法,后来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所以在这方面她与毛主席是有很大共同语言的。 ▲江青临摹毛泽东书法,《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江青也很会摄影,常常给毛主席拍照,留下了不少经典的照片,著名的比如1961年拍摄的毛泽东在庐山的坐像,文革中曾以李进笔名发表。 ▲1961年《毛主席坐像》摄影作品2013年以39.1万元拍卖成交。 总之,在1938年结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尽到了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从工作到生活都非常细心。就连毛主席自己也曾对女儿李敏说过, “平心而论,江青开始也不是坏人...听哥哥说,他刚回延安时,江青还给他织毛裤,织毛背心、毛袜,也算是关心吧。”(《我的父亲毛泽东》,李敏) 但世事难料,江青后来对政治越来越表现出兴趣,极其追求物质生活,对身边工作人员也十分苛责,为人处事都和以前发生了大转变。 据曾在江青身边担任秘书的杨银禄介绍,江青是个极敏感的人,有“四怕”,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非常苦不堪言。 ▲杨银禄 一是怕风。她住的房间,通常都会安装双层玻璃甚至四层玻璃,她在家的时候,会把所有门窗都关严,三层窗帘都拉上,如果感受到风,会显得坐卧不安。 二是怕声。蝉鸣声、鸟叫声、风声,树叶摇动声,甚至走路声,都会让她十分痛苦,所以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走路需要非常小心,不穿硬底鞋,走路时最好两条腿叉开,两条胳膊抬起来,以免发出摩擦声。 三是怕冷怕热。她对室内温度有严格的要求,冬天21.5度,夏天26度,发现温度不合适的时候,会亲自去查看温度表。 四是怕光。有时白天在室内看文件,也会要求工作人员把窗帘拉上,打开落地灯,有时还会在灯罩上盖一块黑色的或深绿色的布。 ▲江青 总之,晚年的江青和早年非常不一样,因此从1955年之后,毛主席与江青渐渐分开居住和吃饭,后直到去世。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