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播电影网在线看最热影视 https://www.jiuboo.net 11月7日,俞敏洪直播时表示,新东方将退租近两年新装修的1500余个教学点,还将再为乡村学校捐赠8万套课桌椅。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图片来源:豫视频截图 日前,新东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其中一系列动作让网友们泪目,纷纷为新东方点赞,称这是体面人的退场。甚至有人说,自己淋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 捐献定制桌椅 退租1500个新教学点 11月7日,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将再有8万套桌椅捐献。他表示,新东方将退租近两年新装修的1500余个教学点,这些教学点的装修费就花了六七十亿人民币,现在要退租,需支付违约金和押金,再加上学费退款、离职员工工资等,是笔巨大的钱。 图片来源:九派新闻视频截图 俞敏洪还表示,新东方至今未出大问题,是因为他坚持公司账面上必须能够满足如果有一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说突然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能退还所有学生的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这条规矩算是救了新东方。 此前,11月4日,俞敏洪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附文:“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他转发的,是新东方公众号当日发表的《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 文章中提到,因为业务调整,新东方各地学校退租了部分校区,遗留下了一堆崭新的课桌椅,这些课桌椅都是新东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专门定制的,有些可以根据孩子的身高调节高度,有些做了圆角的设计避免孩子不小心磕到头,这些定制桌椅,每套大概市场价六七百块钱。 图片来源:新东方官方微信截图 “桌椅都很新的,而且这些桌椅,不管从质量还是美观来说,绝对是全国一流的。”成都学校校长孙吉芯的语气里流露出一丝惋惜,“我就希望这些东西能够发挥作用,别糟践了啊。” 图片来源:新东方官方微信截图 看到成都学校的善举,俞敏洪呼吁全国有闲置课桌椅的分校都行动起来,“既不浪费课桌椅,也是做了好事。” 图片来源:新东方官方微信截图 于是,在全国各地,有更多这样的卡车,载着一批批色彩明亮的课桌椅,奔波在路上,从各省的城区中心到县城。 图片来源:新东方官方微信截图 截至当日,郑州、西安、合肥、成都、宜昌、佛山、兰州、连云港、武汉、乌鲁木齐、太原、海口等新东方分校,共计捐出了共73366套这样的新桌椅。 网友泪目:体面人的退场 这段时间以来,新东方股价下跌九成,市值缩水2000亿,俞敏洪身家锐减。 图片来源:同花顺App截图 10月27日,据胡润研究院发布《2021胡润百富榜》显示,从财富下降的比例来看,今年降幅最大的行业是校外培训机构。好未来40岁的张邦鑫,下降94%(近900亿)至57亿元。新东方俞敏洪财富从去年260亿缩水至75亿,高途教育陈向东从去年800亿到今年落榜。 在新东方捐献8万套课桌椅给乡村学校的消息传出后,有网友留言:自己淋着雨,还想着为别人撑伞。 也有网友评论: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一个久站C位的人能有侧身让贤的胸襟,总不会落到大败亏输的境地。 新东方在线终止内地K9业务 作为行业老大哥,“双减”之后新东方的动向一直颇引人关注。10月25日晚,新东方在线宣布将在11月底前终止中国内地的K9业务,让众多网友感叹“一个时代落幕了”。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新东方在线方面预计,终止将对集团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财政年度及后续期间的总营收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据公告中披露的2020财年及2021财年财务数据显示,2020财年新东方在线的K12业务毛损为4487.7万元,2021财年毛损为2504万元。新东方在线公告显示,鉴于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两个财政年度K12业务分部产生亏损,董事会预计终止K9业务后集团的溢利将受到积极影响。 图片来源:新东方在线公告截图 其实,在此次宣告终止K9学科业务前,2021年9月,新东方在线就曾宣布旗下品牌东方优播将关闭K12阶段学科类培训业务。 10月13日,新东方发布了集团关于各培训学校业务部门组织结构调整的通知。取消学校泡泡少儿部、优能初中部等K9相关业务部门建制,成立青少部。这次架构调整意味着新东方已经放弃小初阶段的学科培训业务。 “公告释放出的信号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关村教育投资管理合伙人于进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新东方及新东方在线都是上市公司,而“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应属非营利,剥离业务是必经之路。 此后如何转型? 财报显示,2021财年新东方净利润为2.3亿美元,同比下降35.03%,市值也缩水了近8成。 据报道,在新东方高管会议上,俞敏洪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俞敏洪在高管会上称,决定收缩小初的线下业务,主要是因为时间和价格限制,在现在的政策环境下,“调整迫在眉睫”。俞敏洪态度坦然,鼓励各地分校校长积极尝试素质等新方向,“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钱了,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图片来源:新东方国际游学官微截图 9月25日,新东方在北京举办大学生业务品牌升级发布会上表示,新东方将升级大学生业务。包括四六级项目、考研项目、出国考试项目、教资项目、财会项目进行全面升级,未来也将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教育培训项目。 截至目前,新东方在研学游学、素质教育、成人业务、对公业务等方面均已开始动作。同时,新东方还频频投资成立新公司,布局教育之外的其他领域。 此前,市场传来新东方进军对公领域的传闻,经过求证后,新东方方面的有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据新东方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显示,新东方旗下东方科创推出OpenHarmony科教项目,将在1.0阶段研发教育开发板及基础课程,2.0和3.0阶段开发系统的教材体系、课程标准,并植入创意造物、创意编程、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课程。 除了在教培领域的动作频频,新东方还没停下对外投资的脚步。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10月20日,北京私库云书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网络文化经营等。 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10月21日,北京新远方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由北京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职业中介活动、互联网信息服务、食品经营等。 11月7日晚间,俞敏洪在个人的抖音直播间表示,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俞敏洪表示,此举并非是为了简单的卖货,而是为了帮助农业的产业升级以及乡村振兴,也是为了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水平。 图片来源:天眼查截图 教培行业内外,新东方的种种动作也让外界看到了其转型的决心。但作为一艘教培“大船”,新东方的调头能否顺畅,还需时间的检验。 来源丨北京商报(记者程铭劼赵博宇)、此前报道、新东方微信公众号、澎湃新闻、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基金报等 推荐阅读: 被冰冻的“新东方们”:倒闭、跑路、换路····· 教培行业大洗牌的标志性事件出现了,新东方在线宣布将在11月停止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据公司董事会估计,截至2021年5月31日止两个财政年度,按总营收贡献划分,K-9业务占公司K-12教育分部约58%至73%。 看着手机弹出的新闻,在北方某县城开英语培训机构的周然愣了一下神。虽然对此早有预期,但毕竟“那可是新东方啊”。 当行业巨擘,也是业内某种意义上的精神领袖,对自己狠下决心“手起刀落”,且这一消息又变成了夜晚突然袭来的新闻,并迅速在各类手机APP上蔓延离散,周然有一些愕然,随后陷入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深深忧虑。 研究生毕业于顶尖外语类高校,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周然和她在家乡开设的英语培训机构人气一直很高。家长们口口相传:“想上周老师的课是要排队的,毕竟小城市这样的学习资源太少了。” 就在周然的英语机构蒸蒸日上之际,双减让她感到猝不及防。根据《意见》明确需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挺过了疫情中的无数次停课,却还是要面临退场的可能。“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在朋友圈中发了这样的一句话,9月初,周然果断收缩了周末的违规业务,开始重新招聘相关业务的助教。 在合规运行的同时,周然也在试图去补充周末业务砍掉的空缺。 不过目前来看,这个动作尚停留在原地。“湖南长沙、浙江杭州等地已经开始批准通过素质类英语课程,希望我们也能等到。”这是周然在朋友圈中,对于当下业务提到的最后一句话。 对于周然而言,断腕的损伤尚能承受,但是对于大型学科机构而言,这场掉头来得更痛一些。 大火的教培行业陷入冰封,多家上市教培机构股价大跌。自“双减”以来,作为头部教培机构的新东方,股价已跌至“零头”,而原定于8月2日公布的财报,在9月26日才姗姗来迟。 在9月17日上午10点举行的新东方高管会议上,新东方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而根据瑞银7月底的研究报告称,中小学课后辅导业务占新东方2021财年的80%的收入。这也就意味着,新东方将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主力业务。 场面一片狼藉,维持体面竟也成为了奢侈。曾经光鲜亮丽的教育机构创始人圈子,卖惨成为一种流行—— 有人在朋友圈留下疑似“遗书”大吐苦水,最后却被证明是一场闹剧,只剩下深夜苦苦求退款的家长们;有人在公众号里,搬出重病的母亲历数创业不易,随后文风一转,变成“跑路”告知书。 行业阵变之时,不乏两手一拍走人的,也有积极求变的教培企业开启了加速转型的步伐。 双减政策颁布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新东方成立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好未来推出励步儿童成长中心及素质教育产品,并上线了托管品牌“彼芯”;网易有道公布了其素质教育矩阵;爱学习发布了素质教育品牌“繁星”…… 学科教育陷入瘫痪,但数量庞大的机构、人员却是灵活的,他们在压抑的气候中,顽强地寻找下一个落脚点。 一个赛道消失,一个赛道崛起,金钱永不眠。 素质教育=救命稻草? 一众学科巨头对素质教育长期处于小规模尝试阶段,被严令禁止的学科培训迫使一众机构踏上转型之路。出于行业吻合度考虑,转向素质教育无疑成为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而且与学科培训市场相比,素质教育市场尽管相对小众,但根据艾瑞咨询报告,2020年这一市场的规模也已经达到了4200亿元。 根据中金的估算,目前素质教育整体参培率可能不及10%,但适龄学生人数群体庞大且稳定,也就是说市场或许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因此,丰富的科目类别与较为庞大的市场规模顺其自然地成为了K12机构的下一个目标。 从现实原因来看,一位行业人士告诉36氪,“双减”政策中,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在资本、开办、费用、开课时间上均受到了严厉的管控,而素质教育受到的波及却并未在第一时间显现,这也是学科类机构选择素质赛道的首要原因。 放到企业层面,巨头入场这个赛道的考量则更贴近实际。 网易有道、爱学习两家企业均向36氪提及,在基于合规的状态下,公司会主动调整学科业务的运营方式,在符合政策的情况下,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服务。而面对素质教育的开展,相比之前,也的确会倾注更多的力量支撑。 爱学习副总裁温鑫告诉36氪,“政策之下,对于学生而言,我们也会考虑到减负的层面,既减校内,也要减校外。因此,基于国家号召下,我们希望能够给孩子全面能力提升和培养,这也是爱学习加强对素质领域投入的核心原因。” 这同样是网易有道的初衷,在网易有道高级副总裁罗媛看来,素质教育需求是分散的,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出发,素质教育将能承接未来社会所要求的多样化能力的培养诉求。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各家机构的素质教育科目并不相同,以网易有道为例,在其最新公布的素质教育产品矩阵中,包括编程普及、信息学培训、围棋、国际象棋、科学、美术、机器人等课程。 谈及科目的选择,罗媛告诉36氪:“我们认为素质教育的需求太分散了,网易有道会根据团队的能力、内容的沉淀,还有自身研发能力去选择相应的科目。” 在这背后,培养不同的师资团队至关重要。罗媛透露,网易有道采取的是工作室模式,以一个具备较强能力的制作人为核心,对接专业的产品研发团队。“目前,在素质教育课程的内测到商业化的过程中,我们基本形成了一个标准化的流程。” 不同于网易有道,以tob业务为核心的爱学习,在升级素质教育课程时,则采取了与合作伙伴共创的模式。温鑫提到,“有一些课程我们会选择自己研发,但是也有一些产品我们会和合作伙伴共建,比如引入火星人编程的课程。” 如果从当下素质教育赛道发展来看,聚焦于企业个体,其头部企业的规模无法与K12巨头相提并论。 蓝象资本投资总监邱彦峰告诉36氪,“市场默认的是,学科培训是行业市场化里面最好的一部分业务,所以从二级市场角度来看的话,当下已经上市的K12机构股票狂跌,而当这样一个市场遭遇打击时,寻找‘替代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学科培训巨头中,诸如新东方、好未来等数十家机构早已登陆资本市场,而素质教育赛道进入二级市场的玩家却寥寥无几。 36氪整理发现,在素质教育赛道,目前公开提交招股书的仅有“火花思维”,其成立于2017年底,于今年6月递交招股书。 根据其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火花思维营收分别为1.95亿元、11.74亿元、4.54亿元,而同期的营销费用却达到了2.36亿元,7.98亿元、3.43亿,占同期营收的120%、68%、76%。高额的营销费用和单一的业务使得火花思维陷入亏损的怪圈,其同期净亏损分别为7.71亿元、9.52亿元、3.74亿元,亏损率395.4%、81.1%、82.4%。 (火花思维营收、营销及净亏损数据一览,36氪制图) 作为在线思维赛道中的头部企业,火花思维并不能代表整个素质教育赛道的现状。但是,被各类中小型机构充斥的市场,以及相对难以标准化的产品和分散的客群,极大限制了这个赛道里的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传导至一级市场,素质教育行业一直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36氪了解到,尽管当下巨头纷纷进入市场,但是目前在蓝象资本的投资标的中,素质教育依旧没有被纳入核心板块。 邱彦峰告诉36氪,资本在选择一个赛道时,首先会考虑行业有机会吗?而且在行业政策下,新的机会出现了吗?在这背后,对应的会是一个行业的变革,行业中必定会有新的机会出现。 “但是,说实话,双减政策出来以后,我们确实没有看到素质教育行业产生了太大的变化。” 痛点:非刚需,不焦虑 成为集体瞄准的靶点之前,素质教育原先的日子其实没有好过到哪里去,平淡一直是这个市场的主旋律。 根据公开报道显示,此前受疫情影响,多家素质教育机构,包括趣动旅程、励畅少儿体能馆、一书阁等纷纷倒闭,在预付费模式之下,破产已经难辨真伪。 作为一家素质教育机构的书法老师,栗子也明显感觉到了行业的下行。“我们新招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大都在服务之前的老生,有些孩子积累的学费甚至能让她连上几年课。” 这种情况让栗子异常担心,“很害怕有一天学校跑路,我们拿不到工资,家长的费用也打了水漂。” 从2020年初至今,由于停课等外界因素影响,栗子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只拿到了1800块的底薪工资,这甚至不足以覆盖她在北京的房租。疫情让栗子意识到这个行业的残酷,双减政策的推出又带来了另一个困境。 尽管不在风暴眼中心,多家素质类教育机构均表示其业面临着“时间被压缩”的难题。根据最新政策规定,为落实北京“双减”政策,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上学放学时间有所调整,小学、初中均在5点半放学。 按照栗子此前的排课习惯,之前学生基本在三点半左右放学,第一堂课最早可以排到4点开始,新政之下,如果加上家长接送和孩子吃饭的时间,工作日中,第一堂课的时间将被顺延至六点左右。“毕竟是小朋友,我们也不能把课程排到很晚。” 减少课时带来的损失,最直接的体现是工资缩水。“我们是按照底薪加课时费的模式来结算工资的,由于课时被压缩,我周围的同事都在离职。”据栗子估算,她这半年的收入已经回到了刚毕业时的水平。“离职换行业的念头一直在我脑子中闪现。” 当栗子试图逃离素质教育行业时,对于处在冲击中心的学科教育机构而言,素质教育却开始成为那根救命稻草,但这样的转型是不是“病急乱投医”仍需探讨。 尤其是当素质教育与刚性需求之间存在错位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当一个孩子的课外辅导时间被大幅压缩时,家长的选择是什么? “相比学科类课程,大部分家长还是会砍掉一部分素质教育课程的时间。”杭州研碁棋院院长张妍琪告诉36氪。 张妍琪早先在一家综合素质教育机构做了几年围棋老师,后来自己出来成立了杭州研碁棋院,在做棋院的这些年,她逐步窥到了行业的本质。 “在大部分家长看来,素质教育学科一直是学科的附庸。以围棋为例,在选择这个科目时,家长想的其实是,让孩子锻炼数理思维能力。” 在家长非刚需不焦虑的心态之下,尽管棋类是一个门槛极高的素质教育学科,但是在大部分一心走传统学科之路的家长看来,这也不过是一个辅助孩子在学业上更近一步的工具。 张妍琪的观察,在36氪接触过的多位家长的表态中得到了验证。 在山东某县城工作的刘明,有个刚上高一的孩子。“我只想让孩子走传统教育路线,考试在哪里,孩子就只能在哪里。” 刘明的孩子数学一直处在班级的中下游,上了初中以后,刘明在孩子课外辅导的补课中更是下了血本。“找最好的老师,才能能考上好高中、好大学。”在全力奔赴的这条路上,刘明停掉了孩子已经上了六年的美术课。 “兴趣爱好不能助力孩子走入常规的大学路径,我只能选择给一个排序。”刘明感叹。他告诉36氪,在他所处的家长圈中,心态大都是一致的,只要是能提高分数,能考好高中、好大学,学科永远要在素质教育的前列。 “但非刚需也阻挡不了巨头涌进的步伐。”身处素质教育行业,栗子认为,尽管素质教育不是刚需,但是当学科教育面临绝境时,如果想活下去,什么行业都值得一试。 当这种来自多维度的力量同时进入一个市场时,新势力和原生力量之间的碰撞,势必对固有格局产生影响。K12机构扎堆涌入素质教育赛道,真的能满足市场对他们“降维打击”的期待吗? 素质教育,难有巨头 传统素质教育赛道以音乐、体育、美术科目为主,在当下的时代环境中,诸如围棋、编程、演讲、思维培训等也被归类于其中。 (目前素质主要可以分为数理思维、少儿英语、语文文学、艺术、体育、科学创造六类。来源:中金) 分散往往和混乱相生相伴。张妍琪就自己的从业经历总结,素质教育行业尚处于一个未规范化的野生状态。“之前我所在的机构,为了保证营收,会给家长推荐超过政策允许的课时时长,以收取更高额的费用。” 在素质教育市场的一些“原生选手”看来,这个品类分散的市场注定是一门较难标准化且门槛相对较高的生意,当下的学科类巨头在短期内也并不具备快速突破的能力。 英皇国际音乐中心创始人汪靓雯以音乐这一科目举例,“音乐赛道中又被分成各类乐器、声乐等科目,每个科目对于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极高。”就行业普遍的水平而言,素质教育课程的打磨和标准化还需要经历时间的沉淀。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都要进行变革,对于以学科培训为主的机构而言,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在互联网渗透困难的低线城市和县城,这样的无序表现得更为明显。 王其在北方某县城开办了一家美术机构,主要招生对象的是3岁以上,12岁以下的孩子。他告诉36氪,当地县城还没有出现较大型的素质教育机构,大都是小作坊类型的。 也许是远离一线中心,王其并没有感受到来自巨头的威胁,“小县城大都是熟人社会,而素质教育也没有什么考量标准,巨头进来也不一定能影响到我们。” 邱彦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目前巨头的进驻不一定会加速市场的竞争。核心在于客群的差异化,“市面上的素质教育机构大都针对3至10岁左右的学生,而K12学科机构的原有客群大都在9岁以上,整体重合的空间并不大。” 挑战转型的背后,抓住需求或许才是决胜的关键。在邱彦峰看来,学科教育代表了应试的刚性需求,但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指向并不明确,这也就导致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相应素质培训科目时处于一个信任度不高的状态。 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家长向36氪表达了这一困惑,“在当下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我们还是想让孩子先补足文化课,‘特长’相关的课程只是作为补充。” 在栗子的班级中,对于大部分家长而言,学习书法不过是家长对于孩子“托管”的方式之一,“能否写好,写的是否好,如果没有刚性比赛需求,是无法评判的。” 当下,巨头的进入尚未在素质教育赛道掀起水花,无论是栗子、王其,还是张妍琪,他们都没有因为巨头入场而失去生源,焦虑依旧围绕在行业本身。 栗子告诉36氪,目前最为忐忑的是寒暑假培训时间的变化。“据说寒暑假会有单独的细则安排,这是我们的培训旺季,如果这块时间也被挤压,课程的周期将会再度拉长。” 回到文章开始时为转型挣扎的县城英语培训机构校长周然那里,“栗子们”焦虑的排课时间却令她羡慕不已。 苦苦等待更明确的信号的同时,周然拒绝了多家媒体的采访,理由是“心情低落”,排解郁闷的方式是高频率地更新朋友圈。她的最新一条状态是——“娃想学,我想教”。简单的六个字,是周然朴素而诚实的表达,却恰当地书写了当下众多教培从业者的茫然不知所措,以及小心翼翼怀揣着的那份期待,美好而坚定。 (应受访人要求,本文周然、栗子、王其、刘明为化名)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